近日,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(以下简称“研究所”)所长王冬一行到访百利装备集团所属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(以下简称“机电学院”),双方围绕深化校企合作、共育高素质航空航天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深入交流,并签署《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》。双方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。
在机电学院党政领导陪同下,王冬一行实地考察了学校先进制造实训中心、鲁班工坊共享中心、航空飞行器建设项目等核心教学实训场所。王冬对机电学院先进的实训条件、真实的生产环境以及师生展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给予高度评价,认为机电学院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,紧密契合了产业发展需求。
座谈会上,王冬指出,随着研究所业务拓展与技术升级,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。企业尤为看重学生的思想素养与职业精神,希望学生能提前了解企业文化、熟悉岗位职责,养成爱岗敬业、团队协作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。通过深化校企合作,可实现“未入企门,先知企情”,有效缩短学生入职适应期。
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、校长王维园对王冬一行表示欢迎,回顾了双方前期的良好合作基础。介绍了机电学院以服务为宗旨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,以及“工匠卓越班”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,重点强调了工匠精神、劳模精神与职业精神在育人过程中的核心地位。他表示,机电学院期待与研究所携手探索共建产业学院、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多元合作路径,通过联合制定培养方案、共建课程与师资队伍,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。
机电学院党委书记王新感谢研究所一直以来对机电学院的关心支持。他表示,机电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、学校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国家级教师团队,不断深化与央企、民企、合资等头部企业的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努力在办学能力高水平、产教融合高质量上取得新成绩。希望通过此次签署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,双方能进一步深入对接、深化合作,从招生组班开始介入学生定向培养,聘请研究所高层次技术人员、高级技师担任指导教师,深度参与学校课程设计、顶岗实习等环节,实现校企共育高素质航空航天技术技能人才。
在专题交流环节,双方围绕“深化校企共建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”展开深入讨论,并在课程共建、师资互聘、实习实训机制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。
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,王维园与王冬分别代表校企双方签署了《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》,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制度化、纵深化发展的新阶段。根据协议,双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,在机电一体化技术、数控技术等重点专业开展联合培养,共同开发课程、共建实训基地,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、订单班等多元化培养模式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的有机衔接。
此次活动是机电学院服务国家战略、对接区域高端产业需求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。下一步,机电学院将在百利装备集团党委领导下,将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,与研究所共同整合优势资源,着力打造“四链融合”的校企合作典范,为航天强国与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“懂技术、善实践、能创新、高素质”的工匠人才。